文章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 > 行业动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 > 行业动态 >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第三届(2014)中国草业大会讲话

原发表日期:2014-07-18来源:农业部

原发表日期:2014-07-18

来源:农业部

  我国是草原资源大国,拥有各类草原近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2/5。丰富的草原资源为我国草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既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也是时代赋予草业界的崇高使命。建设现代草业,加快草业发展恰逢其时;添绿兴牧富民,实现草业进步时不我待。

  一、总结新成绩新经验,增强发展现代草业的信心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草业发展。近年来,国家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极大地推进了草原保护进程,促进了草业经济发展壮大,草原生态建设成效显著,草业经济快速发展。

  (一)保护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草业可持续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新世纪以来,国家陆续启动实施了京津风沙源草原治理、退牧还草、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游牧民定居、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大草原生态工程项目,通过建设草原围栏,补播改良重度退化草原等措施,保护和修复草原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监测,2013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4.2%,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10.6亿吨,载畜能力2.6亿羊单位,均创近五年来最高水平。草业既是重大草原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延展产业链条、巩固生态保护成果的重要方向。“工程好、人努力、天帮忙”,全国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草业可持续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

  (二)扶持政策措施逐步完善,草业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从2011年开始,国家决定在全国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行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扶持开展人工种草,推进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2013年,中央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再新增近10亿元、总规模达159.46亿元,足以说明中央对这项政策的重视。2014年,中央财政再增资金3亿元,在十省区启动实施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开发利用草山草地资源,推动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这项政策的出台是草原政策的又一突破。同时,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牧草保种、飞播种草、草种繁育基地、草种免税进口等政策项目继续实施。全国草业扶持政策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为草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

  (三)生产加工能力不断提升,草业经济稳步发展

  从种草面积和单产看,近年全国保留种草面积保持在3亿亩左右,多年生牧草单产从五年前每亩35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430公斤,近两年单产水平每年提高约10%。从商品草生产看,苜蓿等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增长迅速,每年增加超过100万亩,涌现出一批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商品草生产基地。2013年全国商品草加工销售约600万吨,其中苜蓿340万吨,比5年前增加140万吨,增幅达70%。从草业产值看,在牧区,放牧利用、打储草、草原旅游是草业产值的主要体现形式;在半牧区和农区,舍饲半舍饲养殖和草产品生产加工产值不断增长。据估算,全国草业每年产值超过3000亿元。

  (四)草业科技加快进步,草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种质资源保存基础扎实。全国保存牧草种质材料5.1万份,重点属种比1997年增加8倍多,保存质量明显提升。审定登记草品种475个,一些苜蓿、燕麦等新品种生产性能达到国际水平。二是应用研究不断深入。科研成果应用明显加快,在技术规范方面尤为明显,已有种质资源保护、品种试验、生产技术、植保、产品检验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50多项,草业生产标准化程度逐步提升。三是科技贡献水平不断提高。以各级草原站为主的草业技术推广体系,通过技术培训、田间地头实地指导、编印发放书籍资料等手段,推广先进实用生产技术,每年新增牧草种植面积中90%以上采用了新品种和新技术。

  二、分析新形势新要求,充分认识加快草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规划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立生态文明制度。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保护草原、发展草业提出了新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第一,发展草业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

  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开展草原生态建设事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草原作为我国陆地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固碳储氮及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之一。草原是我国江河的重要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区,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河流都发源自草原。草原植被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两屏三带”的主体植被之一。草原生态系统每年可固碳5.2亿吨,折合二氧化碳19亿吨,大约能抵消我国全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0%。我国草原拥有1.7万多种动植物物种,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因库”。发展草业必须从生态立国、生态兴邦的大局出发,提高对兴草添绿重要性的认识,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第二,发展草业是建设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草田轮作、农牧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各类土地的生产潜能,减少化肥使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种草养畜,发展草地畜牧业可以有效增加草食动物的畜产品供给,实现“藏肉于草”“藏粮于草”。草业产业链较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拉动就业。据统计,我国从事草业及相关行业的劳动力约50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农牧民。草业发展前景广阔,可以纵向延伸到动物养殖产业链中,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还可以横向扩展到观光农业和牧家乐中,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牧民增收。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正处于起步期,畜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农牧民增收正处于攻坚期,草业生产生态功能兼备,发展现代草业,既能助推现代农业,支撑现代畜牧业,富强农牧民,也能绿化山川,美化家园。

  第三,发展草业是加快草原地区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

  草原地区大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高寒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相对滞后,全国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70%以上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70%以上的革命老区县都分布其中。要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草原地区是难点,更是重点。没有草原农牧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草业作为草原地区的优势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依靠,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也是提升牧区防灾抗灾能力的重要抓手。促进草原地区扶贫开发,维护边疆稳定,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内生发展动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都必须充分依托发挥草业优势,兴草促发展,兴草保平安。

  当前我国草业发展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认识不到位、基础不牢固、定位不清晰和创新能力弱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制约草业的科学持续发展,必须着力解决,让现代草业在现代农业建设和农牧民增收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三、明确思路,突出重点,促进现代草业又好又快发展

  新时期草业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实施《草原法》,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生态优先的方针,尊重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紧紧围绕“保生态、保供给、保安全和促发展、促转型、促增收”的目标,以提高草原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草畜产品生产能力为主攻方向,着力促进草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强化设施装备,加强科技支撑,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农业现代化特别是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做出应有贡献。

  促进草业又好又快发展,应着力在以下六方面推进:

  一是发展生态友好的草业。紧紧抓住重大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和草原补奖政策全面落实的契机,继续加强草原生态的保护。推进草原利用方式转变,重点抓好禁牧和减畜任务的落实,确保禁牧封育成效,有序实现草原休养生息。加强草原监理监测,巩固草原生态建设成果,实现草原资源合理利用,让透支的草原资源环境逐步休养生息,提升草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

  二是发展农牧结合的草业。紧紧抓住现代农业,特别是西部旱区农牧业和“粮草兼顾型”农牧业结构调整和草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推进草田轮作。充分发挥草业在瘠薄土地治理、冬闲田利用、坡耕地和中低产田调整改造、农作物茬口衔接中的特殊作用,增产增绿增肥。大力开发利用饲草资源,“以草换肉”,有效缓解饲料粮生产压力,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更趋协调,农产品供求结构更趋合理。

  三是发展优质安全的草业。紧紧抓住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发展时机,发展优质草业,为保障粮食安全、畜产品安全、牧区畜牧业生产安全提供支撑。通过在中低产田、坡耕地种草、草田轮作等方式,培肥地力,藏粮于草,提高可利用耕地效率,提升耕地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草好肉才优质,草好奶才放心。大力发展草业为畜牧业提供优质安全饲草料,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和奶制品的质量安全。充分发挥草业在牧区抗灾救灾的特殊作用,抓住各地高度重视应急工作,加快救灾储备库建设的机遇,种草保生产,提升牧区畜牧业生产安全保障能力。

  四是发展集成创新的草业。紧紧抓住国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机遇,充分发挥草业科技资源集中、技术人才聚集、国际交流频繁的优势,大力提升草业科技集成创新水平,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着力点,推动技术推广应用,整合产学研体系,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让草业搭上信息化快车、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是发展强牧富民的草业。草业是广大牧区的重要支柱产业,是牧民生活收入的主要来源。紧紧抓住国家强牧惠牧政策不断完善的时机,大力发展优势特色草业,搞好苜蓿、燕麦等高附加值草产品的营销促销,支持各地主打地方品牌,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效益。同时,支持牧民开展休闲观光、特色餐饮等新型业态,广辟农牧民增收渠道,促进农牧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六是发展文化传承的草业。在草原牧区,草业不仅有生产功能,还有文化功能,它是牧民的精神家园,更是广大少数民族重要的文化依托。整合提炼、发展传承草原传统文化的关键之一在发展草业。了解草原文化,尊重草原民族的风俗习惯、思想观念,保护好草原地区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和典型草原地带景观,发展推广草原文化之旅,弘扬传承草原文化,提升草业软实力。让草原成为牧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更成为城乡居民和农牧民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放飞心灵的精神家园。

Copyright@2003 CAAA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畜牧业协会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230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