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如何把握苜蓿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原发表日期:2011-11-01
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
作者:百绿国际草业(北京)有限公司
《如何把握苜蓿生产的质量和产量》之序言
苜蓿以其卓越的品质在发达国家现代大农业体系中备受尊崇,它既是畜牧业的基础,也是农耕制度重要一环。其地位和重要程度不逊于玉米、大豆、小麦等传统农作物。我国虽有几千年绵延种植苜蓿的历史,至今在大农业中一直处于边缘状态。究其因,除了传统农业、思想观念、国家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外,与我们草业从业者还未能把苜蓿产业培育成一个高效的、能赚钱的、能够把握住市场机遇的行业有很大关系。所以,当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一年竟有20~30多万吨美国苜蓿干草远渡重洋涌入我国,而我们尽管有近6000万亩的种植面积,却每年仅能提供十几万吨的商品草。我们的苜蓿产业化水平急需快速迎头赶上。
技术,尤其是拿来就能用,并且能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实用技术,是产业发展最基本要素。近些年我国苜蓿科研,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理论联系实际,系统解决苜蓿生产实际难题的研究成果和著作不是很多。相对而言,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既阐述了涉及苜蓿生产的概念、理论原理、技术要点、产品指标等技术性的内容,而且参考国外最新技术理论和市场走向,结合中国国情,对苜蓿生产经营方面的常见问题、认识误区等也做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性的论述。对牧草生产者而言,却是一本拿来可用,用了可产生效益的实用工具书。
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作者有效地、恰当地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植入苜蓿生产的相应环节,读后令人备受启迪,较好地做到了理论和实际的联系。这是由于本书是作者多年来跑遍了全国草业生产区,对中国草业生产现状,尤其是基层草业生产单位和种植户,有着深刻了解和理解。他们还能利用百绿集团深厚的国际草业生产背景,结合中国草业生产实际,撰写成实用读物造福草业生产者。本书不仅阐述了国际先进知识和理念,也体现出“草人”对草的钟爱和对行业的责任心。在成熟的产业体系中,企业将是产业的主导力量,它们的角色不仅是生产的执行者和产品的供应者,更是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的推动力量。
正如作者所希望的,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出版的《苜蓿的科学技术》(Alfal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一书曾再版3次,极大地推动了美国苜蓿产业发展,希望本书的出版对我国苜蓿产业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洪绂曾
2011年6月20日
名家寄语
这本书是国内首部将草的质量和牛奶生产联系起来的著作。书中的很多观点、数据和理念以前我都不曾知晓,但读后却都令人豁然开朗、恍然大悟,因为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许多“难题”本书都有比较清晰的分析和解答。好草产好奶是本书的核心理念,尊重自然规律,践行科学真谛,才能兼顾产品健康和经济高效。拿到本书后我几乎是手不释卷地一口气读完的,建议每个养牛的人都读读本书。
??张延青,博士,美国国务院派外资深奶牛专家。
大俗大雅,深入浅出,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读完本书后最深刻的感受。我国种植苜蓿有几千年的历史,研究苜蓿也有几百年的时间,但把最新、最有用的研究成果和科技手段,与集约高效的现代苜蓿生产有效衔接起来,让苜蓿这一绿色黄金在经济、生态等诸多方面都绽放光芒,本书是头一份。实用、易懂、有新意,是本书最大的特点,对有志投身苜蓿产业的人来说,可称得上良师益友。
??曹致中,教授、博导,资深苜蓿育种家。
苜蓿产业目前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但我国苜蓿产业水平却跟不上巨大的市场需求,每年从北美进口20多万吨苜蓿干草令人无奈、焦虑。集约化的苜蓿商品草生产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从确定种植区域到品种选择,从种植到收割,从干草调制到储存运输, 涉及到许多决定生产成败的技术环节,而每个环节的技术对我们来说都是全新的或未知的。本书难能可贵之处便是,它几乎涉及并精确解读了苜蓿产业各个层面的技术难题和细节,堪称一本苜蓿产业全书。毫无疑问,无论对中国苜蓿产业整体,还是对每个从业者,本书都是极其有用的。
??卢欣石,教授、博导,中国草业协会会长。
近几年来,我一直困惑于:同样是苜蓿草,为什么国外的产品能卖出那么高的价钱?读完本书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还是那句老话,一分钱一分货,人家的品质摆在那里。本书对草产品质量表述、指标及检测手段都有详尽准确的阐述,还解释了好草对畜牧养殖业的价值所在,对牧草质量判别与交易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希望国家有关部门以此书为基础,制定牧草质量标准体系,以利于草产品流通贸易。
??杨茁萌,博士,资深牧草产品贸易商
十大看点
看点1:投资苜蓿产业的经济考量方法
眼下的苜蓿产业看起来金光闪闪、阳光灿烂,但对每一个想入行的投资者而言,还有许多经济、技术、市场等层面的问题需要理清楚。简而言之,从事苜蓿事业的人们需要面对2个层面的问题:宏观上讲,我们的苜蓿种在哪里?草原不能开垦,耕地不能占。种植苜蓿能与其他作物竞争吗,政府的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苜蓿的种植效果?在微观上讲,行业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又是如何决定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是自己种植来满足奶牛的需要?还是通过购买来实现饲料的平衡?该书第七章对涉及到苜蓿产业经营的一系列要素给出了客观准确的经济分析。
看点2:牧草的“色、香、味”
家畜跟人类一样聪明,它们对自己的食物也有“色、香、味”的概念。家畜选择吃一种苜蓿而不吃另外一种苜蓿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般来说,这取决于这种苜蓿的气味(smell)、吃时的味道(taste)和家畜对苜蓿的感觉(feel)。这很像我们人类佳肴中所说的“色、香、味”的概念。显而易见,生产出家畜喜爱的“色、香、味”俱佳的苜蓿草是生产者的必然选择,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该书第二章第二部分有专门论述。
看点3:如何定义牧草质量??草与畜的结合
牧草质量的定义看似是个简单的命题,其答案也是见仁见智。但最核心、最根本的一点便是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即:评判牧草质量要草畜结合。详细内容见该书第二章第一部分。
看点4:苜蓿品种的类型??“2横9纵”
紫花苜蓿品种繁多,有多种分类方式。根据栽培地域分为南方型苜蓿和北方型苜蓿,根据冬性分为抗寒性品种和抗热性品种,根据耐牧水平,又分为刈割型品种和放牧型品种,根据休眠的级别分为休眠型、半休眠型、非休眠型品种。但归纳起来可用“2纵9横”来表述,“2纵”指的是放牧型和刈割型,“9横”指的是秋眠级1-9级。对某一苜蓿品种来说具体怎么归类?该书第三章第一部分有具体方法。
看点5:苜蓿的“食谱”??水肥需求规律
苜蓿的产业化生产决不可潦草,必须要精耕细作,才能获得高效益。不同苜蓿品种对水肥的需求有各自的规律,在实际生产中及时准确把握这些规律,恰当满足苜蓿在各自生长阶段的水肥需求,才能实现高产量、高品质、高效益。具体规律请看该书第三章第五部分。
看点6:收割苜蓿的16刀定律及越冬风险预测
紫花苜蓿的刈割并不是无限的,不论是耐牧型还是刈割型品种,都有一个刈割次数的极限值,超过了这个值其后期的产量、持久性和抗病性会快速的下降。这个值,叫“16刀定律”。同时,在寒冷地区,刈割还决定着苜蓿的越冬情况。所以,生产者决不可对苜蓿随便“开刀”,需要制定一个周全的刈割计划。具体做法参见该书第八章第四部分。
看点7:苜蓿秋眠性和抗寒性并不对等
人们普遍认为苜蓿的秋眠性与抗寒性有高度的相关性,但实际上苜蓿秋眠性与抗寒性之间并无遗传上的本质联系,是两个独立的性状。秋眠性是光周期所诱导的,而抗寒性则是逐渐降低的温度所诱导的。这意味着可以打破秋眠性和抗寒性之间的表型联系,培育出既抗旱又具有非秋眠性的苜蓿品种。该书第三章第一部分有具体论述。
看点8:苜蓿成品的几种形式、方法、工艺
苜蓿利用形式多样,如:加工商品草、放牧、青贮、晾晒干草等。即便是用来加工商品草也有多种形式,如:草捆、草粉、草颗粒、草块等。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栽培方法和加工技术。该书第八章第五、六部分有详尽的技术指导。
看点9:草好不好奶牛说了算??质量与采食量的关系
苜蓿是奶牛的食物,满足奶牛的营养需求是其唯一的功能。因此,草好不好单看奶牛爱不爱吃,吃了产的奶多不多、好不好就足够了。一句话,草好不好奶牛说了算。具体论述见该书第二章第二部分。
看点10:判断牧草质量的“20-30-40”法则
为方便牧草质量判断记住20-30-40 法则很有必要。即:对高产奶牛来说,在选用牧草干草时要注意,牧草的粗蛋白(CP)的含量至少要高于20%,酸性洗涤纤维(ADF)要低于30%,而中性洗涤纤维(NDF)也要小于40%,这就表明牧草的相对饲喂价值(RFV)达到或高于150。但事实上,这三项指标过于理想,并不利于奶牛产奶。当牧草的粗蛋白(CP)高于20%、酸性洗涤纤维(ADF)低于30%以及中性洗涤纤维(NDF)低于40%时,很多营养物通过瘤胃而不被吸收??造成营养浪费!个中缘由见该书第五章第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