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活动 > 分会要闻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活动 > 分会要闻 >

沃野千里,草业兴邦 ——第八届(2025)草业大会在昆明隆重召开

原发表日期:2025-09-23来源:草业分会

原发表日期:2025-09-23

来源:草业分会

  金秋九月,春城昆明群贤毕至、草业荟萃。9月17日至19日,第八届(2025)草业大会在云南昆明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以"新形势·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需求——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开启草业发展新征程"为主题,聚焦草业全产业链创新与升级,汇聚政府领导、院士专家、企业代表、行业精英等数百人,共同探讨草业发展新路径、新技术、新模式,为推动我国草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擘画新蓝图。

  
  大会由中国畜牧业协会、国家草产业科技创新联盟联合主办,专题论坛与实地观摩相结合,内容涵盖南方草牧业发展、种业振兴、市场机制、青年人才培养、技能提升等热点议题,进一步突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充分彰显草业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生态修复、助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畜牧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汪秀艳主持开幕式。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谭鸿明致欢迎词。他指出,目前云南省草食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牛、羊存栏及出栏量位居全国前列,已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饲草供给存在800多万吨缺口,特别是奶牛所需的苜蓿等优质饲草主要依赖外调,成本高昂。为解决这一瓶颈,我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饲草产业,人工饲草地面积达840万亩,干饲草产量突破750万吨,并构建了粮草轮作等多元高效种植模式。当前正与国家草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合作突破饲草种业难题,希望借本次草业大会契机,能与各方深化种质资源保护、山地机械化等合作,共创草业与生态共赢未来。
  
  
  全国畜牧总站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新一致辞。他指出,饲草产业是保障草食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饲草产业取得长足进步,2024年全国人工饲草种植面积约1.1亿亩,产量超9500万吨。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现代饲草产业体系,通过推广粮草轮作、盐碱地种草等多元化生产模式,加大政策支持和科技攻关力度,着力解决优良品种少、机械装备不足等瓶颈问题。希望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同推进我国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畜牧业协会原会长李希荣讲话。他指出,我国草业作为产业发展不足20年,却为畜牧发展和生态改善贡献显著。并提出应从大时代、大农业、大食物、大思考四个维度认识草业,强调草原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同时,他强调草业面临基础理论研究薄弱、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还存在粮草、草水矛盾,机械装备滞后、优质草种依赖进口等挑战。希望通过大会交流解决关键问题,助力草业突破瓶颈,实现更好发展。
  
特邀报告
  
  
  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作《草原“三生”与草原文化》的报告。他在分享中指出,草原“三生”(生态、生产、生活)与草原文化深度耦合,是草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核心。草原文化以人草畜共生为核心,含生态、生产等多维度,随着历史的演进不断发展。当前草原生态整体向好,但局部仍存在一些问题,草牧业规模扩张却附加值低,牧民收入增长仍存城乡差距,“三生”与文化协同亦有矛盾。未来需通过政策规划、科技赋能、教育传承等,应对挑战,推动形成“生态美、生产强、生活富、文化盛”的草原发展新格局。
  
  
  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精云作《草牧业理论与实践》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草牧业是在居民膳食结构变化、畜牧业环境问题突出、畜产品供给不足等背景下提出,2015年获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支持,其核心是“种草—制草—养畜”一体化生产体系。在呼伦贝尔、黄三角、昭通三地实践中,通过人工草地建植、天然草地恢复等技术,可实现饲草增产、畜种改良,带动显著经济增收。他还强调,发展草牧业对保障畜产品供给、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重要意义,能够切实助力居民膳食升级与民族健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源研究院院长冯起作《全球草业与产业发展状况》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全球草业分布不均,欧美在产品、标准等方面占优,我国草业起步晚,存在草畜矛盾突出、种源依赖进口等问题。当前,全球草业政策强调法律保障与科学管理,我国近年也出台多项政策推动草业发展。技术上,国外侧重生态管理与生物技术,我国专利数量多但高价值技术不足。他建议,我国应从政策、产业、技术层面布局,打造创新中心,推动草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饲料饲草处处长黄庆生作《我国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考》的报告。他指出,我国饲草产业对草食畜牧业发展、土地效率提升等意义重大。当前我国饲草种植面积和种子田面积下滑,但单产提升。未来可根据按分区施策、项目推动等路径,优化农业结构,提升种业水平,推动全产业链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优质饲草种植面积1.35亿亩,同时应做好宣传,转变观念,助力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际农业教育科学院院士、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执行会长韩贵清主持特邀报告环节。他指出,本次草业大会聚焦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跃升,展示了一系列创新发展成果。另外,为推动草业高质量发展,他建议强化草种业攻关,提升饲草种子自给率;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释放草原碳汇潜力,服务双碳战略;深化国际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搭建西南草业创新平台。他还呼吁将草业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加快草原法修订,建立国家级草业重点实验室和专项发展基金,为实现草业兴国、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贡献力量。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四联合党委书记赵泽琨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四联合党委副书记、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沙玉圣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四联合党委书记赵泽琨,副书记、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沙玉圣全程参会并指导。
  
特邀嘉宾对话
  


  
  国家草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卢欣石主持“特邀嘉宾对话”环节。
  
  
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薛冰
  
  
中国农业大学原常委、副校长王涛
  
  
中国农科院牧医所奶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王加启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英俊
  
  
内蒙古正时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马宏伟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董事长郭平,优然牧业副总经理樊俊铭
  
  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薛冰,中国农业大学原常委、副校长王涛,中国农科院牧医所奶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王加启,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英俊、内蒙古正时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马宏伟,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董事长郭平,优然牧业副总经理樊俊铭共同参与。嘉宾们就草业高质量发展与产业链协同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深度聚焦草原生态保护与产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路径、科技创新如何突破草种育种与数字化管理等领域的技术瓶颈、如何建立更稳定的草畜结合市场机制推动产销融合等议题。
  
第三届草产业创新论坛
  
  
  全国畜牧总站原副站长贠旭江在第三届草产业创新论坛致辞。
  
  
  国家草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纪宝明主持第三届草产业创新论坛。
  
  专题一:南方草牧业发展
  
  
  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技学院教授张新全主持专题一:南方草牧业发展,并作《南方地区饲草产业瓶颈与技术路径》的引导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南方饲草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当前也正面临一些挑战,如优质品种缺乏、种子成本高、草地生产力低等,优质饲草年缺口约5000万吨,草种对外依存度70%。团队通过发掘基因资源、选育新品种,如“长江2号”“川农1号”黑麦草等,创新“多花黑麦草+”复种轮作等技术模式,突破了高水分青贮技术瓶颈,在多地建立示范基地。这些成果有效的提升了饲草产量与品质,进一步推动了“畜—沼—草”循环,为南方饲草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专题一:南方草牧业发展对话环节
  
  
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技学院教授张新全主持专题一:南方草牧业发展对话环节。
  
  
西南民族大学草地资源学院研究员周青平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研究员尹俊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必志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研究员邵庆勇
  
  
安徽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徐智明
  
  
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教授沈祥陵
  
  西南民族大学草地资源学院研究员周青平、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研究员尹俊、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必志、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研究员邵庆勇、安徽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徐智明、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教授沈祥陵共同参与。嘉宾们以产业视角聚焦“核心瓶颈与发展路径”,结合良种良法、应用场景、草畜耦合三个关键维度展开深入解读,系统剖析各维度产业痛点及破解策略,助推南方草牧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专题二:种业芯片如何提质增效(质量、产量)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毛培胜主持专题二:种业芯片如何提质增效(质量、产量)。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唐俊梅作《优良品种选育目标与市场需求》的引导报告。她在报告中指出,牧草优良品种的选育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升畜牧业竞争力等意义重大。当前市场需求驱动品种创新,如优质畜产品消费需高品质饲草,规模化养殖对专用饲草需求迫切。选育以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多抗高抗等为核心目标,适配不同区域与场景。并详细列举了中苜2号、中苜3号等品种的优势。另外,她提出,选育面临种质资源不足等挑战,建议完善评价体系、强化生物技术应用,构建“育繁推一体化”体系,推动选育与市场深度融合。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毛培胜作《种子质量与企业种子生产经营》的引导报告。他在报告指出,当前我国草种业仍存在“卡脖子”问题。2023年草种子平均产量较1989年大幅提升,但种子田面积缩减,苜蓿等优质草种仍依赖进口,2024年进口量为2200吨。另一方面,种子质量仍存在一些问题,市场抽查合格率不足60%,同时还面临“有品种无种子”、品种真实性难保障等问题。目前,我国已推进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2024年首批认证机构获批,未来需通过完善认证、强化监管,来进一步推动“中国草用中国种”,破解草种业发展瓶颈。
  
  
专题二:种业芯片如何提质增效(质量、产量)对话环节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毛培胜主持专题二:种业芯片如何提质增效(质量、产量)对话环节。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种苗总站副站长夏红岩
  
  
克劳沃集团创始人刘自学
  
  
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公社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薛世明
  
  
甘肃西部草王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刘富渊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唐俊梅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种苗总站副站长夏红岩,克劳沃集团创始人刘自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公社,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薛世明,甘肃西部草王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刘富渊,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唐俊梅共同参与。嘉宾们就优良品种选育目标与市场需求,种子质量与企业种子生产经营等话题进行了深度解读,并从市场需求反推品种选育方向、聚焦种子生产全链条质量管控,“育—繁—推”一体化推进等内容。
  
  专题三:草产业纾困路径与模式探索  
 
  
 
  
  
  山西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教授侯向阳作《多元化挖掘资源 助力草牧业发展》的引导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草业面临优质饲草缺口大、资源空间错配等问题,并提出“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粮争水”的“三不争”发展策略。另外,他还介绍,山西牧草体系通过冬闲田复种、盐碱地种草等模式破解“无地可种”,挖掘乡土草资源、育成抗逆新品种解决“无种可用”,还研发替代饲喂等节本技术。未来还将进一步推动草业从“争夺”转向“协同”、从“粗放”转向“精细”,助力草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与生态安全。
  
  
专题三:草产业纾困路径与模式探索对话环节
  
  
  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教授王铁梅主持专题三:草产业纾困路径与模式探索对话环节
  
  
山西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教授侯向阳
  
  
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研究员唐川江
  
  
山西省右玉县草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韩国华
  
  
北京德邦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外聘专家张浩
  
  
大旗(科右前旗)大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亚鹏
  
  山西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教授侯向阳、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研究员唐川江、山西省右玉县草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韩国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草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苏胜坤、北京德邦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外聘专家张浩、大旗(科右前旗)大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亚鹏共同参与,嘉宾们围绕饲草产业发展中在哪种?怎么种?怎么用?等问题,探索“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科技支撑”的纾困模式,并在对话中分享了县域草业园区运营、生态修复与产业增收、草畜结合经验与模式;天然草地改良机械化技术、人工草地节水技术解决方案等话题。
  
  
  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研究员唐川江分享了《四川人工饲草种植主要技术模式》。他介绍了四川人工种草聚焦农闲田等“四块地”,常年种草约800万亩,主推多种高效模式,实现饲草全年供应,改善土壤,助农增收,推动了四川草业高效发展,助力养殖业降本增效。
  
  
  北京德邦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外聘专家张浩分享《退化刈牧草地原状覆播修复理论、技术、装备及应用》。他介绍了退化刈牧草地原状覆播修复技术,通过四步集成创新,作业成本在85元/亩左右,目前已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多地推广,修复后草地状态改善,助力退化草地生态恢复与利用。
  
  
  大旗(科右前旗)大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亚鹏分享了《内蒙古兴安盟草种田饲草田规模化建设模式》。他介绍了兴安盟饲草产业发展成果。他介绍,目前当地利用2683.88万亩天然草原优势,打造“饲草中央厨房”,建5个大型饲草产业园,年加工超30万吨饲草。还发展羊草产业集群,羊草人工种植面积达27.65万亩,助力畜牧业与生态和谐发展。
  
嘉宾对话
  
  专题四:牧草市场  牛人草人对话
  
  
  荷斯坦传媒主编豆明主持专题四:牧草市场  牛人草人对话
  
  
  美国Gombos中国区首席代表王松作《国际牧草供给、贸易、价格》的引导报告。他在报告中解析了国际牧草供给、贸易与价格趋势。美国、西班牙、苏丹等主产区中,美国牧草质量受气温波动影响不稳定,西班牙因稳定灌溉产出高品质苜蓿,苏丹夏季高温致牧草质量下降。全球苜蓿库存中,美国西部7州库存100万吨居首。海运费方面,美西至东亚运价呈降势,地中海至东亚运价较高。中国牧草进口以美国为主,2023-2024年美供应下滑,新兴供应商如罗马尼亚逐步增长。预测2025年8月至2026年1月苜蓿价格,不同情景下呈波动趋势,地缘政治或影响长期价格。
  
  
  荷斯坦传媒主编豆明作《国内牧草供给、价格、牧场应用》的引导报告。他在分享中介绍,2024-2025年奶牛存栏、牛奶产量双降,原奶价格跌至2010年水平,2025年7月底仅3.02元/公斤。牧草供给方面,2024年国产苜蓿150-170万吨、燕麦草150万吨左右,牧场对国产牧草依赖度提升,但因奶业行情原因,2024年牧场苜蓿、燕麦头均饲喂量同比降超16%,总用量缩减20%。预计2025年国产原奶或将持续下降,2026下半年供需或平衡。
  
  
专题四:牧草市场  牛人草人对话环节
  
  
荷斯坦传媒主编豆明主持专题四:牧草市场  牛人草人对话环节
  
  
现代牧业云南二牧总经理尹博
  
  
云南海牧牧业总裁李锡智
  
  
乍甸乳业牧业运营总监王轩
  
  
内蒙古正时生态农业集团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赵景峰
  
  
美国Gombos中国区首席代表王松
  
  
北京澳博农牧总经理王火永
  
  现代牧业云南二牧总经理尹博、云南海牧牧业总裁李锡智、乍甸乳业牧业运营总监王轩、内蒙古正时生态农业集团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赵景峰、美国Gombos中国区首席代表王松、北京澳博农牧总经理王火永共同参与,嘉宾们围绕国际苜蓿市场的供给、贸易格局及价格走势,国内牧草市场的供需平衡与价格现状及趋势、牧场在饲草应用中的核心痛点与高品质需求方向三大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度探讨。
  
  专题五:草业才青 昆明对话
  
  
  甘肃至诚三和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郑富宏主持专题五:草业才青 昆明对话并作《草业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实践》的引导报告。他在分享中指出,我国草业具有支撑奶业、生态屏障等多重价值,草业新质生产力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其所在的至诚三和扎根河西走廊,建13.3万亩基地,创“十二度”管控体系,荣获多项荣誉。公司通过技术、模式、理念创新破题,组建研发团队获专利,深化产学研合作。他还呼吁青年应从专业能力等维度升级,政企校协同,汇聚各方力量推动草业借助新质生产力焕发活力。
  
  
专题五:草业才青 昆明对话环节
  
  
  甘肃至诚三和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郑富宏主持专题五:草业才青 昆明对话环节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副所长萨茹拉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高文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史莹华
  
  
华丰草业集团董事长王延飞
  
  
宁夏西贝农林牧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文娟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副所长萨茹拉、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高文、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史莹华、北京百斯特草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邰建辉、华丰草业集团董事长王延飞、宁夏西贝农林牧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文娟共同参与。嘉宾们聚焦草业新质生产力领域青年人才梯队培养,围绕新形势下草业新质生产力创新应用的青年视角、青年学者如何平衡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草业跨行业融合的探索方向及草业青年从业者职业素养升级路径等核心话题展开了交流。
  
  专题六:生产劳动技能与高质量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王显国主持专题六:生产劳动技能与高质量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孙洪仁作《我国饲草生产技术规范化、标准化现状与趋势》引导报告。他报告中指出,我国饲草生产技术规范化已起步,标准化仍存空白待完善。通过生产水平、劳动技能两类竞赛可促进行业提升,生产水平核心主要依靠单产、质量、效益;劳动核心则需强化科技支撑。未来将以数据、精准、智能为支撑,迈向高产、优质、高效、环境友好且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另外,他还介绍了品种选择、水肥管理等关键技术,提出坚持“良种+良法”,助力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统一。
  
  
专题六:生产劳动技能与高质量发展对话环节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王显国主持专题六:生产劳动技能与高质量发展对话环节
  
  
圣牧高科生态草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内蒙古五原县原副县长董建国
  
  
山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饲草饲料科科长张婷
  
  
兰州大学教授郭旭生
  
  
阿克苏市英才草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董事长张磊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孙洪仁
  
  圣牧高科生态草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内蒙古五原县原副县长董建国,山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饲草饲料科科长张婷,兰州大学教授郭旭生,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刘洋,阿克苏市英才草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董事长张磊、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孙洪仁共同参与。嘉宾们深度聚焦我国饲草生产现状与提升途径,提出以劳动技能升级破解“单产质量效益不高”难题,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并分享了“技能竞赛”模式,提出以竞赛促进生产标准制订、劳动技能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
  
现场考察
  
  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优质饲草生产基地、高原放牧草地现场考察。
  
  为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通过导师引领与青年培养双向发力,为草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生力量、筑牢人才根基。“中国畜牧业协会青年理事(草业)人才成长计划(第一期)成长导师第一课”在大会期间同期举办。未来,协会将通过课题研究、产业研判、实地研学等形式,支持青年理事成长,为草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会议期间,第八届(2025)草业大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推介暨商务洽谈活动同期举办,“2025草产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典型案例”推介仪式上分代表上台领取收录证书。这些成果紧扣“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时代主题,充分展现了我国草产业科技创新的最新成就。大会配套上午洽谈区20余家优质企业,展示范围涵盖草种、草产品、畜牧机械、草业贸易、检测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为参展企业提供了展示创新成果、寻求合作机遇的重要平台。
  
  
  第八届(2025)草业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草业领域一次高水平、宽视野、深融合的行业盛会,更是推动草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会议通过系列专题报告、嘉宾对话、实地考察等形式,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拓展了路径,为草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展望未来,我国草业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以产业融合为路径,加快构建现代化草业体系,不断提升草产品的供给质量和产业效益,助力畜牧业转型升级,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战略。草业人正以昂扬的姿态、扎实的行动,共同书写中国草业振兴的新篇章,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草业力量。

Copyright@2003 CAAA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畜牧业协会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230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042